【专家介绍】
刘亭: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咨询委员会委员。
原以为我对共同富裕的系统发声,是在2021年6月3日浙商总会和中国新闻网于杭州举办的一场论坛上。较之中央关于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公开见报(6.10),已然提早了一个星期。今日参加省委共同富裕示范区咨询委员会会议,偶然想起再经查找,其实在此之前的整整两个月(4.3),嘉兴学院就在嘉兴市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共同富裕高峰论坛”。我当时曾就《走向共同富裕的浙江特色经济形态》,做过一次发言。现将一年前发声的文字分上中下三篇,“实录在案”,立此存照,也是和文友们做一个回顾式的分享……
共同富裕自从改革开放之初,作为总设计师的小平同志就一直在强调。虽然他反复重申“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那种现实主义的致富路,但是在他的整个论述中,始终坚持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晚年时他很清醒地指出,如果改革最后的结果没有实现共同富裕的话,那我们的改革就失败了。这两者不但不矛盾,而恰恰是体现了共同富裕的辩证法。
本文系作者于2021年4月3日在嘉兴学院“首届中国共同富裕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民营”“生态”和“数智”经济三张金名片,构成了浙江过往40来年、同时也是未来走向共同富裕的特色经济形态。下面,我就每一张金名片做一点简要的解读。
第一张是民营经济。关于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在56789的结构比例上,浙江显然比全国其他的省份要更为突出一些,民营经济也相对更为发达一些。但是,我在这里还要强调一点,浙江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勃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历史的、人文的基因在里面起着作用。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兴替,历朝历代数下来,其实国际上对我们高看一眼的还是宋朝。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几千年当中的一个高峰,主要体现在经济、科技和文化,当然也包括民生方面。为此,我曾说“宋朝是一个价值被严重低估的朝代”。宋朝特别是南宋,浙江在人文进步方面出了一个经世致用的浙东学派。他的学说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但核心要义是八个字:“工商皆本、义利并重”。这也就是说,长期以来封建社会的正统是农耕,所谓“重本抑末”:本业就是农业,末业则是工商业。另外从价值观上来看,也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功利之心是“政治不正确”。
而浙江人内心的想法,跟正统观念多少有点“离经叛道”的感觉。嘴上说的是“工商皆本”,其实心里想的是“工商优先”;嘴上说的是“义利并重”,其实心里想的是“利字当头”。上述这八个字,虽说是当时的 “异端邪说”,但从另一重意义上看,反映的恰好是先进生产力的诉求。以前毛主席说明清产生了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萌芽”。我想再往前推一推,宋朝就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的萌芽”。作为纸币的交子在宋代出现,表明当时的货物贸易、商品流通,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曾借中央媒体宣传浙江:“浙江的活力之源就在于改革,就在于建立了能够调动千百万人积极性的、激发千百万人创造力的体制机制。”民营经济就是“千百万人”的老百姓经济。首先是手头有点闲钱、活钱了,那我不能像守财奴,啥也不干。我得去投资,这就是民资。然后在投了项目的基础上申办企业,这就是民企。企业的“老板”,实际上就是民营企业家,带领职工好好经营,精心管理,这就叫民营。最后做到按劳分配、照章纳税,甚至是热心慈善,尽到自己更多的社会责任,这就叫民享和民富。所以我说,这难道不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内源内生、共享共富”的经济形态吗?
浙江为什么被叫作“改革开放的先行地”,那主要是因为浙江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早走了一步、并且是早走成了一步。1998年张德江书记从吉林省委书记任上调到浙江来工作,他就有点整不明白。他说,浙江的同志们哪,能不能让我看点“可看的东西”?因为在他看来看去,不过就是两瓶水:一瓶娃哈哈,一瓶农夫山泉。当然,现在农夫山泉的钟睒睒已经成为“首富”了,小产品还真就不一定不赚大钱。
后来他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怎么浙江省财政收入的总量,已经超过四百亿了,而吉林省也干了半个世纪,财政收入才不过区区一百六十多亿。一倍以上的落差,原因到底出在哪里?在浙江稍微搞一些调研,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再说张德江书记刚来的时候,我当时听他的大秘说,他看的材料恨不得是“一袋子进,一袋子出”,每天可以说得上是在“恶补”浙江的情况。
然后他马上就意识到了,浙江快速发展的诀窍就在于民营经济。他在我们浙江干了一届五年,开了“第十”和“第十一”两次党代会,还留下了两句很有名的段子:“一有阳光就灿烂,一有雨露就发芽”。那是说民营经济有着强烈的创新、创业和创富的内在冲动,给点“好天气”它就欣欣向荣、茁壮成长。浙江当时的民营经济,其实并没有像藏獒那样的大家伙,而是一群草狗、一群小狗( “啥人都想做点小生意,啥人都想当个小老板” )。经济学家钟朋荣干脆就把浙江经济叫作“小狗经济”。但再小也架不住多啊,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到最后一算总账,这摇钱树就“大发”了,轻轻松松超越了当年风光八面的那些老工业基地。这,就是所谓的内源内生、共享共富的民营经济。
第二张金名片就是生态经济。生态经济也是浙江的一大特色。浙江为什么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是全国最低的?只有1.96,而全国平均是2.56。刚才人大刘守英院长讲我们差距最厉害的时候,还超过了3.6。浙江如何做到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我们浙江的时候,倡导践行“两山”理念,生态经济抓得好,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形态。现在不少人广义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角度去阐述,这也对。但我还是比较关注最后能不能出实货,有没有一个能带来“真金白银”的经济形态。因为“高楼万丈平地起”,基础还是在经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现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全世界也有广泛的传播和很大的影响力。但大家要知道,生态经济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原话。记得当初他在浙报《之江新语》里第一次讲到“两山理念”时,文章的标题是《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不是“就是”,是“也是”。然后他在正文中写到:“如果把生态环境的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这句话是就“过程”而言的,我们现在讲“就是”,那是就“结论”而言的。没有“变成”的过程,哪来“就是”的结论?光讲结论而不讲过程,那我就“躺”在那里“擎现成的”好了,是不是?事实上不可能!你肯定要有一个“也是”,即发展生态经济的转化过程。
有幸参与了省里的“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文本起草工作,其中编制“十一五”时,今天的“山区26县”,还是被叫作“欠发达地区”,而2015年统一“摘帽”改为“加快发展县”了。这是因为按国家标准认定的所谓“欠发达地区”,我们省里早就没有了,已然全部都达标、超标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同时的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也是我们浙江省“十一五”规划起草工作的领导小组组长,最后在主持审议规划《纲要》的时候,就大力倡导了欠发达地区的“四个先行”的发展路径。
一是“基础设施先行”,水电路信都得畅通;二是“教育培训先行”,没有致富的想头、思路和知识、技能,你怎么可能致富?“穷根”都在脑子里;三是“(人口)内聚外迁先行”,已经是资源不足了,再天女散花、星星点灯,那效能就更低了。所以他在调研中,还肯定了丽水计委原副主任、后来出任龙泉市市长梁忆南的说法,有些地方就是要实行“萎缩性管理”。您不要再去修路、架桥、拉电线了,可以请他们从高山、深山、远山里走出来,下山脱贫。您不愿意离开丽水、衢州的,那就“内聚”,集中到两地区域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甚至是中心村去。要不就干脆出去打工,包括“外迁”,然后人口总量减少了,可以提高人均资源的拥有量。最后一个“四是”,也是兜底性、一网打尽的,那就是“生态经济先行”。
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后来历届省委,还提出过“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新路子”,等等。其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最权威的文件里讲的,“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在这个基础上自然而然生成的经济形态,就是生态经济。我们也不用从国际上去作什么引经据典了,原来我的课件上有,我们自己本土化的,就足可以讲清楚了。
所以,我从“十二五”期末也就是从李强省长开始,到现在已经是五任省长了,我总是向他们“推销”一个观点:浙江十万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七山一水二分田”,我们一定要“闭上眼睛想一想”,未来30年浙江经济发展的主体形态到底会是什么?我的观点就是,沿海和城市,主要发展以网络数据为基础、智能应用为核心的数智经济。也就是一开始李强省长讲的信息经济,后来袁家军书记讲的数字经济,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然后山区和乡村,则主要发展以绿水青山为基础、四生业态(生态农业、生态旅居业、生态加工业、生态知创业)为表征的生态经济。生态农业不用说了。生态旅游业还不够,要调成生态旅居业,把休闲、度假、康养这些都包括进去。然后是生态加工业,在这里特指不是那种“供应大进、销售大出,用工多为外地农民工”的规模制造业。那样搞,GDP是多了,但是生态资本会严重流失。最后算总账,好像“并不划算”。所谓“生态加工业”,消化的是本地的资源,服务半径也是在周边的市场。最后一个业态叫生态知识创造业,也就是数字科技支撑的内容生产。只要把网络畅通到“好山好水好空气、好吃好喝好生活”里面,什么编程呀、文创啊,效率都是“一等一”的。(中篇完)
——成稿于2021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