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当前位置 : 

“嘉里共富”案例成果(七)                                                                                

海盐县通元镇雪水港村:践行“三个示范”建设共富共美乡村

时间 : 2022-05-09    



                                                             

                                                                编 者 按

嘉兴是革命红船起航地、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寄予厚望的地方。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嘉兴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2021年,嘉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3598元,实现全省“十八连冠”,城乡收入比为1.60:1,嘉兴在推动共同富裕上有特殊的意义、坚实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

嘉兴学院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嘉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自2021年7月以来,联合开展调研活动和案例研究,通过总结提炼和宣传展示嘉兴“逐步共富”“共建共富”“全民共富”“全面富裕”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做法,为推进嘉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展现“嘉院贡献”“社科担当”,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嘉兴经验”“嘉兴智慧”。自2022年4月起,陆续刊登“嘉里共富”系列案例成果,以供理论研究者和实践部门参考。





07  海盐县通元镇雪水港村

践行“三个示范”建设共富共美乡村



嘉兴学院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汪菲副教授完成的嘉里共富案例研究项目报告《海盐县通元镇雪水港村:践行“三个示范”建设共富共美乡村》,是对海盐县通元镇雪水港村奋勇争先、奋力建设共富共美乡村的美丽乡村实践进行研究的成果。

 

       研究背景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同志在雪水港村调研考察,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向海盐县160多位村党支部书记和县、乡镇负责人做专题宣讲,提出了当好“三个示范”要求,即“在提高县域经济实力上当好示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当好示范、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上当好示范”。

16年来,雪水港村秉承初心,奋勇争先,以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乡村共富共同体,夯实物质富裕基础;以党建引领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推进和谐家园建设;以乡风文明建设打造乡村文明共同体,筑牢精神富有保障;以零碳村落建设打造乡村生态共同体,致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成功绘制了一幅“雪水春早·幸福港湾”的共富共美乡村图景。


32580



       实践路径        


“雪水春早·幸福港湾”的乡村共富共美样本是雪水港村落实“三个示范”,以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融合为导向,积极打造四个乡村共同体的长效机制探索。

一是以党建引领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雪水港村精细管理网格,打造了以94名在册党员、16名在职党员为核心力量的基层治理团队。将“微嘉园”打造为政策宣传、要事告知、报事议事、积分兑换等综合治理平台,实现了24小时在线微治理。

二是以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乡村共富共同体。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推动中小微企业集聚,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了亩均效益,也很好满足了部分村民就近就业需求。2021年,雪水港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06年的66万元提升到245.6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8520元提升到 41000余元,百户家庭汽车保有量由2006年的20辆提升到212辆。

三是以乡风文明建设打造乡村文明共同体。聚焦文化阵地建设,优化升级文化礼堂、乡村记忆馆等文体基础设施,扩建农村书屋,传承发展民俗文化,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百汇雪水”活动,建立关爱基金弘扬慈善互助精神,凝聚文明向善力量。

四是以零碳村落建设打造乡村生态共同体。以“电力升级”工作为抓手,与供电所合作推广“电灶”、建设电力驿站以及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与电灯制造厂家合作开发节能路灯,推动“田间作业电气化、农户家庭电气化、农副加工全电化、乡村景区全电化”。



       实践成效        


1. 基层治理机制完善,多元共治格局初步形成。以“微嘉园”平台为载体推进数字治理,巧用村规民约实现自治。目前全村“微嘉园”用户1240人,户均覆盖率100%。群众有事爆料上平台,政策咨询上平台,参与活动上平台,遇到困难上平台,实现了村级治理从层层传达交办向高效扁平化自治转变。与周边城镇及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布局。2008年9月起,雪水港幼儿园、学校相继并入通元镇,同时建立了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机制。截至2021年,村通组道路硬化里程为12500M,村级主干道亮化率100%。目前,村域每日有3条公交线路运行,村内停靠站3个。

2. 集体经济日益壮大,产业规模收益显著增强。2011年,雪水港村推行集体资产股份分割改革工作,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同年开展首批土地流转。2021年,村土地流转率98%,建有家庭农场5个。2019年2月,海盐县农业经济开发区在通元镇挂牌成立,雪水港村利用这一机遇,先后引进北山北农场、融禾现代农业科技园等现代农业生产项目,方便村民家门口就业。同时,村集体积极盘活要素多方转型致富,通过开展建设用地复垦,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0余万元;引导小微企业搬迁集聚建设小微园区,现有7家规模企业入驻,年产值达3个亿,吸引约90名村民就近就业。同时,村集体还引进专业师资培训村民把米酒、青团、香囊制作等民俗体验融入文旅业,每年吸引约30万游客,旅游收入达到1500万元。

46D96

3. 基础公共设施齐全,群众文体活动丰富。村里建有数字乡村学院、幸福家园和雪水客厅:幸福家园采用“四合庭院”建筑风格,包含文化礼堂、礼堂书屋、米酒记忆馆与幸福广场;雪水客厅含田园清风廉政文化馆、雪水贤影乡贤馆、手工实践大课堂以及同心家园综合活动室。室外文体活动场所有足迹广场、文化长廊、运动球场和慢行绿道。2021年,村百人文化场馆面积198M2,百人体育场地面积62M2,公共图书流通量4000余册。村里还组建了传习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百汇雪水”活动,如民俗汇、志愿汇、阅读汇、宣讲汇、文明汇、同心汇等,活化乡村文明。

251E4

2222B


4. 持续推动乡村能源消费革命,零碳理念深入人心。 坚持节能优先,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柴改电、分布式光伏及电力驿站项目,有序推进了终端能源的电气化和低碳化。与供电所合作推广“电灶”,形成“政府部门出资、村委会统一处置、生物质厂家上门回收、供电部门改造安装、老百姓直接使用”五方受益的良性循环模式。据测算,雪水港村全村使用电灶后,一年可减少柴火消耗约8.6吨,减排硫氧化物0.36吨。村所有住房都安装了低能耗灯具和节能设备,村内道路旁安装了节能路灯和智慧路灯,目前,雪水港村光伏装机容量突破16兆瓦,年发电量1728万千瓦时,年碳减排1.66万吨。此外,全县首个电力驿站——“红船·光明驿站”在雪水港村启动,驿站不仅能办理阳光办电、故障报修、用电咨询等各类电力业务,还能通过碳画像精准挖掘潜在降碳用户,提供个性化能效服务。

341EA

25C7A



       经验启示        


秉承“三个示范”指引,雪水港村多年来一心一意创模范,始终坚持用高标准、高要求推动乡村振兴。基于乡村治理共同体、乡村共富共同体、乡村文明共同体和乡村生态共同体“四个共同体”打造的具体实践,雪水港村也探索出一条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乡村振兴动能和美丽乡村机能建设共富共美乡村的路径。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基层是社会治理创新最活跃的地带,也是社会矛盾的前线。雪水港村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了党建引领优势,基于全村90多名党员,采用党员联系户和微网格建设,配齐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选拔了优秀党员担任基层网格长、微网格长和党群中心户,健全了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基层治理全过程。通过引导全体党员争做“美丽党员”活动,通过身边优秀村民榜样的示范、乡规民约的约束、生活礼俗的教化,引导村民群众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是坚持系统思维,把三生融合范式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党中央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倡导发展与生态并重。雪水港村在推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互融互促,及时关停并转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智慧农业转型,从源头治理开始狠抓环境综合整治,引导村民低碳生活,严守了生态底线,保护了生态自然环境,绘制了美丽乡村画卷,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是坚持乡土中国,把乡土风情元素转化为美丽乡村机能。乡土元素是反映乡村地域特征的符号与素材,是保持乡村乡土特色和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对乡土风貌的延续、地域文化的表达以及乡土情怀的回归具有重要作用。雪水港村在进行人居环境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挖掘本地乡土元素,最大限度保留了浙南民居特色。此外,雪水港村历来是米酒之乡,家家户户都会做米酒,“雪米酒酿制技艺”已是第六批海盐县级非遗项目。2019年后,雪水港村积极复活本村特有的米酒、青团、香囊等农特产品制作,建设米酒记忆馆,唤醒乡土记忆,活化乡村生活空间,强化乡村意象,丰富了美丽乡村机能。







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广穹路899号
邮编:314001
邮件:iccpr@zjxu.edu.cn
电话:0573-89998825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进入嘉兴学院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1 嘉兴大学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   浙ICP备12033620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9802000391号   技术支持:亿校云